近日 靖江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发布了《靖江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(2021-2035)草案公示》 ▼▼▼ 靖江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(2021-2035) (批前公示) 为科学构建我市合理、完善、高效的综合交通体系,推动交通高质量发展,我局组织编制《靖江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(2021-2035)》(以下简称《规划》)。近期,《规划》草案已通过专家论证。为进一步提高规划编制的科学性、实施性和公众参与性,现将《规划》草案予以公示,广泛征求社会公众意见和建议,公示时间自2024年6月7日至2024年7月6日,共30天。 规划公示期内,如有意见或建议,可以下述方式反馈。 反馈电话:0523-81160219 邮寄地址:靖江市阳光大道12号靖江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空间规划科,邮政编码为214500。(邮件标题或信封封面请注明“《靖江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(2021-2035)》意见建议”字样) 01 规划编制目的 为响应区域发展战略,积极融入区域一体化发展,落实国土空间规划相关要求,引领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,支撑打造长三角地区先进智造基地、现代化滨江宜居港口城市,把握新时期靖江市交通发展新诉求,促进靖江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,组织编制《靖江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(2021-2035)》(以下简称本规划)。 02 规划范围与期限 本规划范围为靖江市域范围,总面积655.59平方公里(其中长江水域面积108.06平方公里);分为市域和中心城区两个空间层次。 以2021年为规划基年,规划期限为2022年至2035年。其中,近期目标年为2030年,规划目标年为2035年,远景展望至2050年。 03 交通发展目标与战略 面向2035年,加强区域衔接,坚持高质量发展,从区域、市域、城市三个层面分别提出发展战略,提升区域竞争力、统筹市域交通发展、实现交通引导发展。 打造区域交通枢纽:重点建设轨道交通、过江通道及连接线、沿江港口等区域重大交通基础设施,打造区域交通枢纽,全面提升靖江交通能级、加强区域对外链接能力,实现1小时轨道交通通达上海、南京及苏南地区的目标。 强化市域交通衔接:加强构建辐射快联的干线公路网与快速公交系统,高效对接泰州主城与澄张靖城市组团,优化内外交通衔接,促进产城融合、引导城乡空间集聚利用。实现各镇40分钟到达中心城区,全市域20分钟上高速公路的目标。 塑造绿色宜居城市:以人本、低碳、集约的标准建设靖江城市综合交通体系,构筑以绿色交通为主体,多种交通有机衔接的高效、集约的综合交通体系,形成便捷绿色的健康交通体系,支撑靖江绿色可持续发展,打造滨江宜居城市。 04 主要规划内容 1、县域交通系统规划 多网融合,构建多层次复合轨道交通网络。规划盐泰锡常宜铁路、靖江至如皋铁路、新长铁路,对接区域轨道交通网络,提升靖江对外交通可达性,构建靖江与上海、南京、苏锡常、南通等城市的快速联系。 辐射快联,打造外联内聚、开放一体的干线公路系统。在现状京沪高速、沪陕高速扩容基础上,加快推进过江通道及连接线建设,规划新增靖江至江阴东线高速公路、靖澄高速公路、泰州至常州高速公路、张靖高速公路、如皋至张家港高速公路,总体形成“一横六纵”高速公路网络,推进跨江融合发展;规划形成“两横两纵”市域快速干道和“五横四纵”一级公路网络;对现状县乡道和农村道路进行品质升级,全面促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。 整合沿江岸线资源,建设江海联运枢纽港。在长江大保护背景下,紧密结合城市生产空间,严控生态岸线,加强岸线资源整合,提升岸线利用集约、深水、专业化水平。规划港口岸线32.4公里,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,服务靖江经济发展和临港工业开发,以及长江沿线重要物资运转。加速推进内河航道基础设施建设进程,规划焦港为二级航道、夏仕港为五级航道,强化水水联运功能。 优化枢纽体系布局,引导城市空间发展。规划形成“2+3+N”的客运枢纽体系,“一级枢纽”为靖江东站、靖江公路客运站,“二级枢纽为靖江北站、斜桥客运站和新桥客运站,“N”为其余各镇客运站、城区重要公交首末站。 2、城市交通系统规划 完善城市道路网络,提高运行效率。规划形成“两横两纵”的快速路网和“七横九纵”主干路网,远景预控南环路快速路。落实“小街区、密路网”的发展理念,完善次支路网微循环,打通断头路、街坊道路,提升路网系统性,优化道路分配断面,提高路网运行效率。 建设高效便捷公共客运体系,提升公交服务。构建以公交快线为骨架、常规公交干线为主体的城乡一体化公交体系,保障基本公交线网与站点覆盖,规划远期中心城区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在居住区、商业区等人流集散较大区域达到90%以上;合理规划公交场站设施布局,做好用地预控。 塑造品质慢行空间,建设宜居城市。构建适应靖江空间尺度和慢行需求的品质慢行空间,构筑便捷连续的慢行通勤网络和慢行休闲网络,满足通勤、休闲、娱乐等多样化需求。依托依托蓝绿空间建设“七横六纵”城区慢行休闲网络。 实施停车调控政策,适当缓解停车矛盾。制定差别化停车供给和收费政策,完善建筑物停车配建指标,合理引导小汽车出行促进动静态交通协调发展。构建以配建停车为主、路外公共停车为辅,路内路侧停车为补充的停车设施结构,完善重点地区公共停车场挖潜增补。规划布局路外公共停车设施78处,提供7825个泊位。 推进智慧交通建设,提高系统效率。提高交通信息化技术,高效整合交通信息资源,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和综合交通信息发布体系,加强交通管理设施建设,实现城市交通组织协调有序,交通运行环境安全顺畅。 附件:市域综合交通规划图(点击放大查看) 附件:中心城区交通规划图(点击放大查看) ; c- {9 _8 m5 s! M) A9 {+ t
, o' P! Q+ A3 M! T, U) ?4 e/ s( g7 m) R
|